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素质工程 > 详细页

玉不琢,不成器,人不学,不知道

作者:王浪来源:制酒十五车间工会发布时间:2019年08月06日浏览次数:

打印

  韶华易逝如流水,青春年少多珍重。

  为期一周的浙大学习之行已告一段落。烟雨朦胧,离别总是带着些许伤感。有人说,相逢是缘分,而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逢。“一日浙大人,一世求是魂”。学习虽然短暂,但收获却是无比珍贵,不可估量。在此,我首先要感谢茅台,感谢茅台工会为我们提供了如此难能可贵的平台;其次,我要感谢浙大,感谢浙大的老师们精彩及深入浅出的讲课,让我深感震撼;最后,我要感谢陈老师,感谢她无微不至的照顾,为我们营造了温馨的学习环境及良好的生活环境,感谢金主任的关心。常怀感恩之心,才能不负他人,不负此次学习之行。

  在这几天的学习里,收获是丰富的,足以受用一生。在此,我想从以下几点分享自己的感悟:

  一、修正自我,强身健体

  人无完人,一个人的进步就是体现在不断地修正自我的过程中,只有不断地见贤思齐,找到更好的参照物,才能找出差距,缩短距离,修正自身存在的缺点和弥补弱点。抓住短板,发挥优势,一个人真正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。与此同时,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是前提。对我们来说,干事创业,首要目标就是要强体魄,只有这样,凡事才能发生的可能性。也就是说,在生活方面,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纠正不良的习惯,健康生活,才能快乐工作,才能立足茅台,为茅台贡献我们的健康、才智。

  二、求是、进德修业

  “求是精神”是历代浙大人的精神灵魂和思想瑰宝。几经嬗传,变动的是时代,恒久的是浙江大学一以贯之的“求是精神”。爱国奉献、勤奋务实、追求真理是历代浙大人的“求是精神”的写照。在浙大学习的几天里,我深深地被这种精神所感染和鼓舞着。正因为这种精神,才成就了浙大的今天。同时,这种精神也是我们国人的精神,它正激励和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,让我们走在民族复兴和繁荣发展的道路上。今后,无论是工作或是生活,我将不遗余力地发挥这种精神,成就自我。《易·乾》:“君子进德脩业。”孔颖达疏:“德谓德行,业谓功业。九三所以终日乾乾者,欲进益道德,脩营功业,故终日乾乾匪懈也。” 晋张华《励志诗》:“进德脩业,晖光日新。” 宋秦观《君子终日乾乾论》:“故凡乘势以应变,因时以立功,虽一听於自然,而进德脩业,未始不以自不息为主。”“进德修业,自强不息”是我大学的校训,对我影响至深,至今我仍始终牢记。无论是工作和生活,我都在进德修业,方式有很多,对我来说,踏实地做好工作,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就是最好的方式。因此,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,做一个合格党员,做一名优秀的茅台人酿酒人。

  三、玉不琢,不成器,人不学,不知道

 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般,在没有打磨雕琢之前和石头没有两样,人也一样,只有经过刻苦磨炼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。人若不学,不如石头。此次的浙大之行,我深深感触到,一个人如果不学习,必将被时代所抛弃。当前,茅台的发展进入高质快速阶段。虽然我们从事的是最基层的酿酒工作,脏苦累是常态,但是茅台酒的酿造技艺高深莫测,是前辈们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,非一日之功。在工作中,我始终保持着谦虚的态度,积极学习工艺,及时总结和提升,进步很明显,但是,我始终感到自己的所学还远远不够,还没有达到更好的境界。今后,我将更加努力深入学习茅台酿造技艺,争取做一名有突出贡献的茅台酿酒人。同时,我也将不断地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,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视眼,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,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,并与时代同行,活到老学到老。

  四、精益求精  

  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学而》:“《诗》云:'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'宋·朱熹注:“言治骨角者,既切之而复磋之;治玉石者,既琢之而复磨之,治之已精,而益求其精也。”后用“精益求精”说明力求更加精工美好。 精益求精,恰好也应证了茅台酒的酿造过程。茅台酒的酿造过程时长且工序复杂,牵一发而动全身,这就要求我们在每天的工作里,从细节着手,把控好每一道工序,才能最终酿造出优质的茅台基酒。通过此次的学习,让我转变了观念,工作虽苦虽累,但只有全力付出,才能有更好的收获。因此,在今后的工作里,我将脚踏实地,一步一个脚印,增强学习的本领,在日常的工作中发挥精益求精的精神,为茅台酿造更优质的基酒、为班组增产稳质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  竺可桢校长曾说:诸位在校,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:第一,到浙大来做什么?第二: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?我将铭记在心。

  最后,我向茅台,向浙大致以最崇高的敬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