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水乃酒之血,曲乃酒之魂。”贵州茅台、玉液之冠。茅台酒的高品质离不开一代代茅台人和酿酒师的精心酿造,他们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,在生产一线演绎了茅台的品质传奇,树立了“大国工匠”的榜样力量。
50岁的茅台股份公司首席酿造师任金素,就是在生产一线用专业、专注、专心默默守护茅台酒品质的典型代表。
从业三十余年,对细节的追求、匠心的坚持为茅台带来了效益的提升,也给任金素带了诸多荣誉,除了获得公司的各种荣誉外,先后荣获“贵州省劳动模范”“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”“贵州省脱贫攻坚群英谱”“遵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(茅台酒酿制技艺制曲)传承人”等荣誉称号,2017年当选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。
18岁那年,任金素进入茅台酒厂制曲车间从事制曲生产工作,成了制曲一线的一名工人。“初进厂时,每天在30几度的高温下工作,全身上下没有一块地方是干的。以前的工作车很笨重,女生操作起来很困难,我经常回家哭鼻子。”回忆起青春,任金素说:“岁月把我磨成了老师傅,如今做好传、帮、带将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。”
2016年,任金素被聘为茅台股份公司制曲首席酿造师,从制曲车间调入生产管理部工作,虽然工作岗位变了,但任金素仍然心系一线,每天坚持工作在一线。生活中的“老任”是亲和的,工作中的“老任”却是严肃的,她经常勉励年轻的同事们在生产工作中要始终做到“质量在心中、操作在手中、标准在脑中”,从参加工作到现在,她是这样说,也是这样做。
端午制曲、重阳下沙、1年1个生产周期、2次投料、9次蒸煮、8次发酵、7次取酒,茅台酒的酿造遵循着严格的工艺要求。任金素所从事的制曲工作工艺工序众多,其中最重要的两道工序是磨碎拌料的比例和发酵温度的控制。
“制曲工艺是我们茅台人一辈一辈传承下来的。如果我们的磨碎环节没有磨好的话,不利于曲醅成型,曲醅发酵,影响发酵质量。”任金素谈到工作总是满腔热情。她平日里经常强调细节要领,在她的带动下,制曲团队经常交流总结经验。
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,任金素练就了仅用肉眼观察、用手触摸,就能精确判断和把握磨碎拌料比例和翻仓温度的“绝技”,为茅台酒独特的酱香味道把住了重要的技术关口。
工匠精神需要坚持,更需要传承。作为茅台股份公司的首席酿造师,任金素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,把自己一身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团队和同事。通过公司“师带徒”活动和“劳模技能创新工作室”,积极为公司培养技能人才,为茅台制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后备力量。
兰水源就是任金素常年传、帮、带工作中的一个缩影。受特殊政策照顾进厂的兰水源是一名脑瘫患者,说话含混不清,走路还有些不稳,没有从事过任何体力劳动。面对扫地手发抖、踩曲要摔倒的兰水源,班组成员都有压力,认为他不仅不能为班组减轻负担,反而还会为班组的安全带来麻烦。但是任金素不是这样想,晾堂、发酵仓、过道……兰水源出现的地方总能看到任金素悉心教导的身影。听不懂他说话,就耐心地辨口型、看手势,连听带猜来领会。
为了让兰水源掌握翻仓的方法和技巧,在夏季气温高达六十多度的发酵仓内,任金素手把手地教兰水源,从稻草的铺垫、曲块的翻动摆放、再到稻草的清理,事无巨细,耐心讲解示范,发酵仓里热气蒸腾,汗水流到她的眼睛里,袖子一撩就抹掉,一遍遍地演示,直到整个发酵仓工作忙完,她走出来,全身衣服都能挤出水来,裸露在外的皮肤,都被高温烤得通红。
就这样,任金素带着兰水源在制曲生产每一个环节上摸爬滚打,苦练本领。经过一年多的努力,兰水源从一名生活自理都困难的“制曲困难户”成长为了车间班组的模范员工,深得全车间员工喜欢,2015年兰水源被公司评为“自立自强”模范标兵。
自参加工作以来,任金素共收了35个徒弟,他们许多都成为了班组技术骨干,还有的徒弟成长为了车间领导。“做人就和酿酒是一个道理,只有踏实本分做好每一个细节,才能酿制出醇香的美酒。”作为师傅,任金素除了传授生产技艺外,还注重培养徒弟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问题的能力及生产管理和指挥能力,同时还教育徒弟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踏实本分做人。
“道虽通不行不至,事虽小不为不成”。任金素以坚韧不拔的钻劲,心系茅台的初心和充满大爱的仁心,在平凡的岗位默默耕耘和奉献,不断践行着“爱我茅台、为国争光”的企业精神,彰显了“大道至简、臻于至善”的崇高情怀。任金素说,作为一名茅台员工,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茅台给予的,除了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外,还应该用精益求精的匠心匠技诠释新时代的“劳模精神”,将茅台酒的酿造工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。(喻娟)